党委统战部

首页

民族宗教

所在位置: 首页 > 民族宗教 > 正文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发布日期:2021年06月15日 16:35      发布者:统战部      点击:[]

科学发展观,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指针。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关键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科学确定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走民族地区各具特色的加快发展的新路子。

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把民族地区经济搞上去。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千方百计地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基础设施落后是长期困扰民族地区发展的“瓶颈”,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应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气力,继续加大建设力度。既要继续规划建设一批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起支撑作用的重大项目,又要抓紧建设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中小型项目。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是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有特色,有优势,才有竞争力。民族地区应抓住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调整组合的重大机遇,抓住我国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机遇,积极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能源、矿产资源开发等优势产业,逐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结构。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事关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必须抓紧抓好。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把特困少数民族地区作为全国扶贫的重点,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支持力度。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规划。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贫困人口,要实行生态移民和易地搬迁扶贫,确保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加强对贫困农牧民技能培训,拓宽农牧民参与公共工程建设、进城务工等从业渠道,增加收入。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延长产业链,带动千家万户脱贫致富。

二是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各族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民族地区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要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暂时的经济增长。要尊重自然规律,根据自然的承受能力来规划经济社会发展,坚决杜绝各种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要严格防止被淘汰的生产工艺、设备以及污染企业转移到民族地区。要妥善解决生态建设和资源开发的补偿问题。坚持开发者付费、受益者补偿、破坏者赔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对在建立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做出贡献的民族地区给予合理补偿,并切实解决当地农民增收和长远生计问题。

三是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在民族地区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要采取有力措施支持民族地区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继续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进一步做好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加强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导和鼓励其他地区的教师和师范院校毕业生到民族地区基层中小学任教和支教。办好在内地举办的各类民族班(学校)。积极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办好民族院校。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积极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支持民族地区教育事业。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发展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文化事业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推动民族进步的重要途径。要加强民族地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尽快使民族地区所有基本具备条件的乡村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要加快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立法,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支持民族地区公益性文化事业,积极培育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关系到各民族生产生活的改善,关系到各民族身体健康素质的提高。要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尽快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重点支持以乡镇卫生院为主体的农村牧区医疗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农村医疗救助工作,逐步提高补助标准,减轻贫困群众医疗费负担。加强对民族地区的地方病和传染病的防治,保护、扶持和发展民族传统医药。做好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工作,提倡少生快富,提高人口素质。

五是坚持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边境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加快发展。边境地区建设,事关民族团结、边防巩固和国家形象,应该摆上重要位置。兴边富民行动是加快边境建设的有效途径,是一项民心工程。要抓紧制定并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十一五”规划,帮助边境地区集中解决吃饭、饮水、上学、就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沿边(境)等级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实施边境一线茅草房(危旧房)改造工程,逐步改善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对缺乏生存条件但又不宜搬迁的边民,要探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我国有22个人口较少民族,总人口63万多人。总体上来说,这些民族的生存环境都比较差,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对这些民族加大扶持力度,意义十分重大。2005年5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要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加大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使这些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达到当地中等或中等以上水平,与全国人民一道共享发展成果,共同繁荣进步。

六是坚持改革开放,以改革开放促发展繁荣。改革开放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强大动力。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改善和优化所有制结构,推进公有制经济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完善市场机制,按经济规律办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转变政府职能,在搞好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制定正确的规划和政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依托重点工程、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吸引外商以及国内发达地区企业到民族地区投资。进一步扩大沿边开放,支持民族地区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发挥民族相同、语言相近等优势,扩大与周边国家经贸往来和区域经济合作。鼓励民族地区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上海合作组织、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开发等区域经济合作。根据与周边国家发展经贸合作的现实需要,应考虑选择一些有条件的地区设立边境贸易区。要在商贸、技资、金融等方面提供支持,鼓励民族地区的企业“走出去”。

上一条:党员为什么不能信仰宗教
下一条:我国宪法对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规定

关闭

Copyright ©2005-2020  天水师范学院党委统战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藉河南路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257号   陇ICP备15003457号  0938-8367707  0938-8362599  E-mail:xb@tsnu.edu.cn